近年,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国内频发,为患者就医造成不便,慢性伤口、造口、失禁患者在居家照护中缺乏专业的护理指导,患者依从率较低,存在安全风险。鉴于此,为保障慢性伤口、造口、失禁患者在居家照护中的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借助网络平台对患者进行科学的管理,使患者快速获得护理指导,增强患者的安全感,有效降低患者的安全风险。2022年7月27日,青海红十字医院护理部李忠副主任举办了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下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伤口/造口/失禁居家照护体系构建与实践培训班”,邀请到了青海红十字医院原副院长陈晓荣,院长助理、护理部主任潘丽杰、护理部副主任李忠、大内科护士长王俊林、大外科护士长净卫娟、急诊ICU大科护士长马清云、产科大科护士长李月琴、神经外科护士长顾凌燕、皮肤科护士长陶峰、急诊医学科护士长刘亚庆,门诊护士长朱兰及ICU压力性损伤小组造口治疗师雷占晶,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下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伤口/造口/失禁居家照护体系构建工作展开了详细探讨
首先由李忠副主任举行了精彩的开班仪式,接下来由陈晓荣副院长对专科护士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国内外专科护士带教老师的培训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专科护士临床带教老师胜任能力的要求,明确了专科护士临床带教老师未来发展的方向。
潘丽杰院长助理通过国内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信息化助力患者安全目标实现医院无纸化办公,展开详细的讲解,并且通过降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力的实例,阐述了护理管理者如何使用信息化进行管理。
王俊林护士长分析了国内外居家照护研究,通过对新冠疫情下基于互联网平台,慢性伤口居家照护各模块不同特点的实例讲解,体现了互联网的优势和互联网带给我们工作学习的便利,开展互联网+居家照护模式,解决了医养结合的难题。
净卫娟护士长对慢性伤口概念、病因、评估、分类和慢性伤口患者的居家照护展开了讲解,为慢性伤口患者延续性护理提供了工作指导。
顾凌燕护士长对2022版器械压力性损伤标准进行了解读,并详细介绍了器械压力性损伤的预防要点,强调了预防压力性损伤工作中制定策略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袁晓敏护士长讲解了急诊患者压力性损伤的现状、发生风险因素、分布特征及构建急诊患者压力性损伤管理体系方面的内容,要求从早期预防,严格实施标准化预防流程,有效预防和减少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马清云护士长提出ICU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占比较高,是由于患者自身的疾病和救治手段的应用,更加显现出针对ICU患者皮肤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医护人员对皮肤管理的关注度及在各类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可一定程度降低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
李月琴护士长讲述了儿童压力性损伤产生的危险因素,工作风险量表的内容,正确运用各类评估量表早期识别高危人群,严格落实预防措施,积极根据指南进行规范处置,是预防儿童压力性损伤的必要手段。
刘亚庆护士长给大家带来了互联网+延续性护理的全新理念,利用大数据时代网络平台,来弥补和解决造口患者因社区护理薄弱无法满足需求中的不足,提高造口患者的自护能力,使患者尽快的回归正常生活工作当中,提高生活质量。
朱兰护士长分享了伤口处理的发展史,伤口评估的内容和测量的方法,失禁临床表现和护理及相关术语的正确解释,为我们的临床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见。
陶峰护士长对成人造口护理标准进行了解读,讲解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基本要求、术前术后的护理,重点对造口及周围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规范了临床造口患者的护理流程。
最后由压力性损伤小组的雷占晶老师分享了TIME原则在糖尿病足的临床病例,总结了案例成功之处及存在的不足。
李忠副主任最后总结,接下来我们将着力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优化信息平台的功能,使“互联网+护理服务”更好地将优质护理延续到社区和家庭,让患者在家就能享受到与医院内相同的护理,减轻行动不便患者的负担,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专业的居家护理服务,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伤口/造口/失禁居家照护体系构建,能够有效的解决居家患者的实际需求,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节约患者就医时间、减轻家庭照护负担,满足人民多元化健康需求,同时,有益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推动护理学科长足发展。
文:顾凌燕 陶峰 图:吕倩
审核:潘丽杰 刘明 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