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学诊断是病理诊断的一个分支,细胞学难度高,特别是对于我省处于西部相对落后地区,面临病理医师缺乏,细胞诊断医师更少。缺乏规范化培训,为促进省内细胞病理学诊断规范化及了解前沿知识,科室经过积极准备,举办病理科CME项目《细胞病理学诊断新进展》,在科室人员的努力和科教科的大力支持下,学习班于2022年8月10日如期举行,讲课效果良好,并取得圆满成功。
继续教育
逯金海主任医师:病理科主任,主要从细胞学涂片染色到液基细胞学的发展过程,还原细胞学发展史,近几年提出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不仅克服病理人视觉疲劳问题,同时解决了二甲苯有害气体对人体的伤害,人工智能减轻细胞学诊断医师的工作量,从而有更多时间去完成疑难病理诊断,提高工作效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值得期待。
继续教育
蔺丽娟主治医师:膀胱癌是男性常见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尿液细胞学检测对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特异性很高;主要从尿液的正确采集方式及注意事项,对尿液细胞学巴黎分类报告系统做了详细的讲解,同时对尿路上皮癌的分子检测做了简单介绍,尿液采集方便,但诊断仍具有挑战性,尽早的通过细胞学方法诊断膀胱肿瘤,为患者进一步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继续教育
赵玉慧主治医师:现随着宫颈癌筛查的不断深入,宫颈鳞癌呈不断下降趋势,而腺癌呈上升趋势,如何早期分辨腺细胞异型性,通过正常腺上皮讲解到非典型腺上皮及腺癌的发展理论基础和形态学改变,再借助P16、KI67双染,细胞块免疫组化,甲基化检测等手段,争取达到宫颈腺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继续教育
张雅娟主治医师:通过浆膜腔细胞学产生机制讲解,正确识别正常间皮细胞、恶性间皮细胞瘤及转移性肿瘤细胞。鉴于细胞形态重复性差,从而开展细胞块制作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不仅可以明确良恶性细胞,还可以判断肿瘤组织来源,对于晚期肿瘤患者不能获得组织样本时,用细胞块进行分子检测和免疫治疗PD-L1检测为患者治疗提供病理诊断依据。
继续教育
马登云副主任医师:主要讲解了甲状腺穿刺细胞学Bethesda报告系统及分子检测,包括甲状腺的正常解剖学、良性病变、交界性病变和甲状腺恶性病变;系统讲解甲状腺细针穿刺的细胞学特征,良性病变,包含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氏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里德甲状腺肿,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及囊肿性病变,同时非典型甲状腺病变及嗜酸性甲状腺病变做了简单介绍,重点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各类型WHO 新变化做了详细讲解,以及甲状腺交界性病变NIFTP的诊断标准更新及分子改变做了详细的介绍。分子病理已成为现在病理的发展趋势,对形态不典型的甲状腺癌细胞学改变,分子病理更具有重大意义。
继续教育
瓦增成副主任医师:超声科副主任,因验收两癌筛查工作,不能现场讲授,特通过录屏方式给大家授课,通过分享甲状腺结节在超声影像下不同表现判断良恶性。主要包括结节形态、结节成分、结节边缘、结节内部回声、结节内部钙化状态及周围旁淋巴结的异常。通过实例进行讲解TI-RADS分类区别,对部分结节进行FNAC,明确FNAC禁忌症及并发症的处理,进一步加强了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穿刺标本获得和病理诊断的联系,从而为患者得出准确及时的诊断。
这次会议在线人数超过500人,听课人员来自不同的医疗机构,包括省级医院、县级医院及基层医院。让所有医务工作者学习到细胞学发展的历史,不同部位细胞学诊断标准和前沿知识,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病理学不断成熟,对于没有组织学诊断依据的患者通过细胞学诊断报告,合理开具肿瘤药物治疗,符合国家卫健委提出的要求,同时满足患者治疗需求。更好的为患者提供精准治疗。
文图:病理科 马登云
审核:李南飞 阿尖措 李翔